2025第二学期信息技术工作计划(3篇)

2025第二学期信息技术工作计划(精选3篇)

2024第二学期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篇1

一、整体情况分析

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也有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热衷于小游戏,只要教师看不到就会分神。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2.通过学习,加深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3.了解VB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规范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三、学生分析

本计划针对九年级全体学生。本学期主要安排学生根据毕业测试要求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材分析

九年级教材进入vb编程阶段,共分为两个单元,8课时。其中,第一单元,通过几个小程序,渐渐将学生引入vb的世界。第二单元,通过用vb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学习vb的各种语句结构,最后解决综合性问题。

五、完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几点,主要措施如下:

1. 每班上机都编好坐位。机房的机器基本上可以实现每人一台电脑进行操作。在上机时,要求每位同学严格按照学号坐在自己的坐位上。详细制定机房纪律在班上宣布,如上机时不得下位、调位,不得大声喧哗,有问题时举手提出来等;如有违反则扣除平时分。

2. 培养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风气。具体每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三人左右,从中挑选出有责任心、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成为小组负责人,小组之间展开竞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上机操作时有些同学遇到疑难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

3. 多种教学模式并存,提高教学效率。计算机课程基本上全在机房上课。对于《vb基础及应用》这章的基本部分知识,采用“演示--操作--提问--解疑”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及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比较直观边看演示边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程度适当补充一些最新的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利用网络教室对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监控,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4. 后进生帮扶措施。尊重信任、正面引导充分考虑每个“后进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后进生”的知心朋友,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以肯定和恰当的表扬,激发个性、团结协作,用民主的作风进行管理,建立民主的交往模式。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学期教学配当表,具体到每一周的教学内容)

周次 次  时间  教学进度、检测安排  备注

1周8.30--9.3查看班级情况、制订教学计划

2周9.6--9.11第一单元 第1课 我的工作室

3周9.14--9.18第一单元 第2课 显示日期时间

4周9.21--9.25 第一单元 第3课 四则运算器

5周9.28--10.9第二单元第4课 数据的存储箱-变量(国庆放假)

6周10.12--10.16 第二单元第5课 双路径决策--If语句

7周10.19--10.23 第二单元第6课计数循环--For Next语句

8周10.26--10.30 第二单元第7课条件循环-Do Loop语句

9周11.2--11.6 第二单元第8课 数据的集装箱--数组

10周11.9--11.13 综合练习--编写“别碰我”程序

11周11.16--11.20  综合练习--编写“找较大数”程序

12周11.23--11.27 初步认识计算机

13周11.30--12.4  认识计算机硬件(一)

14周12.7--12.11  认识计算机硬件(二)

15周12.14--12.18 计算机硬件的维护

16周12.21--12.25 计算机软件安装与卸载

17周12.28--20__.1.1 计算机软件的管理(元旦放假)

18周1.4--1.8 总复习(一)

19周1.11--1.15 总复习(二)

20周1.18--1.22 期末考试

2024第二学期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篇2

一、工作思路

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工作中心,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继续组织学科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对《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等的深入学习和贯彻,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课程实施的能力和研究水平。深入了解一线教师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通过交流、研讨等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科中心组和教师协作组的建设,加快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实施能力,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努力促进我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探索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规律。

1、继续组织针对课程与教材中的“疑难问题解决”的专题研修。改进研修模式,增强过程性研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引导教师把新课改理念转化为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行为。

2、进一步引导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加强对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化课程理解能力,提高课程规划、开发与执行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3、继续加强高中课程标准的学习。继续组织高中学科教师认真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钻研教材,增加参与式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完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研训网络,采取专家讲座、学术沙龙、参与式研讨、公开课观摩与评价、校际合作、案例设计等多元的研训活动方式,切实提高研训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努力提升新课程实施的水平。

4、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继续深入研读《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新教材,进一步把握好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力和课程的实施能力。针对新版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研究。

5、深入学习与研究《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信息技术》,切实加强课型研究,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课堂教学新范式。

6、加强对学科青年教师的培养。继续组织学科青年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建议,完善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内容,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从整体上进一步提升我区技术课程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深度推进新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7、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加强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继续探讨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施策略,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

(二)抓好常规教学和教研工作,提高技术课程实施的水平。

1、引导教师在认真落实“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以“研究课”引导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逐步提升教师观课、议课的水平和能力。

2、推动各级各类学科教研活动的开展,指导学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探索网络教研方式,通过网络建立对话、交流和指导机制,扩大参与面和受益面。

3、组织各学段开展同题异构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探索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鼓励教师认真进行教材分析、开展教学创意、教学设计和命题竞赛,切实提高对学科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4、在学科教学中,以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师生互动、思维充分、学生信息素养得到发展的高效益课堂教学模式。

5、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评价指标体系。各初中学校应落实针对新教材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而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三)抓好组织建设,加快促进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

1、落实学科教学建议,要求全体信息技术教师要以学科教学建议为依据进行备课和上课,经常交流教育教学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继续完善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和信息技术教师协作组建设,引导各协作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研讨活动,鼓励老教师切实做好传、帮、带工作,努力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3、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分享教育教学智慧、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等提供条件和机会。加强对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努力促进专家型、名师型学科教师的成长。

4、根据信息技术变化发展快的特点,组织学科教师开展业务进修活动,全面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搞好竞赛活动,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1、组织开展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优选学生电脑作品参加各级竞赛活动,不断培养和提升我区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并努力通过交流、研讨等进一步激发教师组织开展各类信息技术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和提高活动辅导的水平。

三、日程安排

二月份:

1、制订新学期工作计划

2、召开信息技术教师协作组组长会议。

三月份:

1、区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作品征集评比,并筛选优秀作品参加市级比赛;

2、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活动;

3、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活动;

4、各信息技术教师协作组活动;

5、举行区高中信息技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四月份:

1、组织参加常州市高中信息技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2、组织参加常州市小学信息技术“同题异构”教研活动;

3、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活动;

4、各信息技术教师协作组活动。

五月份:

1、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活动;

2、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活动;

3、各信息技术教师协作组活动;

4、区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现场评比活动。

六月份:

1、组织开展初二年级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工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七月份:

1、组织暑期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活动。

2024第二学期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篇3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一)”:教师抓住一年级的孩子爱玩且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及感性认识为主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大胆设计在一整套电脑游戏中。由第一关“比一比”“比比积木大小和面的多少”进入学习要点,初步形成对体积面积的感性认识;随后进入“找一找”,让孩子在配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中进行复习巩固;最后又设计“闯关”游戏及时反馈学习情况等。整堂课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进行“毫米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将儿童熟知的“龟兔赛跑”动画片稍作修改后作为导入,让孩子们想一想“小蜗牛、小乌龟和小白兔都跑了500(注:分别为500毫米、500厘米、500米),为什么大家都说小白兔跑的最多,而小蜗牛跑的最少?”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原委的好奇心。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粗心的猪八戒”。通过师生互动,帮“猪八戒”找出他的错误。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概念“活”起来。

3.利用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

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申办奥运现场直播的收视率……通过覆盖面广泛、富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数据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再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上完《年、月、日》的知识之后,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这时,教师大可不必按传统教学习惯,帮学生搜罗一大堆年历、日历甚至美工书籍之类资料。只需要指导孩子们“轻轻点击鼠标”,你会发现,几天后他们交上来的作品,页面之美观、内容之充实、想象之丰富都是那样的出乎你的预料。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

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

(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2)课程实施基本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程管理统得过死,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多样化要求。

2.现代信息技术过度滥用,束缚教师课堂设计能力。

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同时,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缺乏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会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课件,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而耽误自身的教学任务,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为了“赶上”教学改革步伐,有的教师上课,不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也不管合适不合适,一堂课从头到尾,不写一个粉笔字,全用电化设备打出来,似乎这才有新意,才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精神。而教师一节课的主要任务只有不断点击鼠标,挖空心思的让学生围绕事先设计好的课件运行流程转。更有甚者,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几乎演变成了各种电教实力、电教手段的大比拼,而教育教学的灵魂――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品格的塑造等人文素养却荡然无存。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化整合――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同样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有这样两份设计迥异的案例。第一位教师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色彩鲜艳的秋天风景,声情并茂地说:“你们看,秋天多美啊,火红的枫叶,美丽的蝴蝶,……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会发现很多美景”。电脑一一抽出枫叶、蝴蝶、松树的图案,接着通过不断的启发,让学生找出它们“轴对称”的共同特点。这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

第二位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安排在网络教室进行。电脑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小段中国传统喜庆场面,其背景用一个巨大的红双喜衬托。教师让学生回忆手工课上剪“红双喜”的方法过程,揭示“轴对称图形”;然后请学生进入电脑资源库,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说一说“轴对称图形”的作用;即时训练时,教师请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轴对称性,完成电脑中没有画完的画;在巩固练习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运用手工剪纸、或展示自己的绘画特长、或选用电脑绘画技术等,利用轴对称图形绘一幅你自己认为最美的画;最后课堂总结时,由师生共同进入“聊天室”“聊一聊、议一议”,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所感。

乍看第一节课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仔细揣摩两节课,不难发现第一节课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第二位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找图形”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两节课放在一起一比较,便凸现出第二位教师教学设计,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例如,人教版第十二册“统计图”的整理和复习,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在bbs中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