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优秀2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2、正确认识和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3、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4、会直观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

难点: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会直观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同样大小的圆形纸、长方形纸,绳子,水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情景导入

二、研究二分之一

三、导入其它的几分之一

四、练习

五、比较大小

六、拓展

1、(课件动画展示)星期天,小红和小明去郊外野餐,看看他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课件出示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如果你是他俩,你打算怎么分这些食品呢?(结合学生口答,老师出示:2个苹果

1瓶矿泉水

半个蛋糕)

这三个结果中哪个结果比较特别?

“半个”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的数,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分数。(板书:分数)

1、那么什么是分数呢?

(边说边课件动画演示切蛋糕)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一份就是它的(老师指着左半个蛋糕,在蛋糕上出示分数)。老师指着另一半蛋糕问:那这一份呢?(学生回答后,动画出示分数)也就是每份是它的。就是分数。

说说是怎么得来的?(指名说,老师小结,并课件出示文字,再互相说说,并结合口答板书)

2、在我们桌上有一些纸片和绳子,你能找到它们的吗?

你是怎么得到的?

归纳:不管怎样,只要把一样物体平均分成2份分,每份就是它的。

3、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来表示。

最后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你觉得是几分之一?你怎么想的?

你觉得还可有哪些分数?(指名学生口答并板书出分数)

今天所学的分数有共同的地方,谁发现了?小组里讨论。(指名说)

1表示什么?横线下的数又表示什么呢?

像、、......这些分数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请大家自学P100。

交流,结合回答板书:......分子

......分数线

......分母

我们认识了分数,那下面的图形你能用分数表示吗?(书本P101第1题)

最后一幅变为

同样涂色部分,为什么分数变了?

1、刚才我们折出了圆的,你还能折出圆形纸的几分之一?

和你的同桌折的要不一样,并把一份涂上颜色,说说你是是折的。

2、同桌比较涂色部分谁大谁小?分数谁大谁小?

(师选二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比)

3、看这张圆形纸(师出示八分之一),�

(课件)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吃吃西瓜的故事,思考:四分之一与六分之一到底谁吃的更多?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教材77、78页及练习十八的内容。

2)、收集生活中应用到百分数地方的知识。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让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体验百分数的优点。

教育方面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的应用意识。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科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7、78页及练习十八的内容。

学情分析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通过类比类推理解思路。

根据学生学段的特点,教学中应开放课堂,推广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知道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3)、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熟知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区别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意义。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引用从百度搜索的相关知识)

学法:合作探究,自主交流

教学准备

1)、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相关材料,找到了很多教案作为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2)、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有关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多媒体课件PPT,给生直观的感受,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索。

教学过程

活动一:师生交流,充分感知

师: 同学们课前了解并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数,现在我们交流一下,好吗?

生:我在衣服的标签上找到了棉68.5%,绦纶23.5%,晴纶8%。

生:我在酒瓶的商标上找到了酒精度11.5%。

生:我在牛奶盒上找到含乳量≥60%, 脂肪≥3.5%。

生:我在亲亲果冻找到“中奖率为100%”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百分数,虽然没学过,但都会读出来,我真佩服你们! 这么多的百分数,说明了什么?

生:百分数的用途很广。

生:百分数很重要,生活中离不开它。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充分感知百分数,并创设了平等交流的氛围,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活动二:合作探究,充分感悟

师:老师也收集到了好多百分数,看,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课前把百分数圈出来,用课件展示)

(在这里用简单的两个百分数,自然地进行了环保教育。)

师:人们这么喜欢用百分数,你们想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生:百分数是什么样的数?它到底有什么用处?

生: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哪些地方可以用百分数?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和 写法。)

师: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的意义。

(学生拿出手中的材料,进行认真的思考、交流,准备汇报)

生:我收集的是:衣服的标签上找到了棉68.5%,绦纶23.5%,晴纶8%。我的理解是把衣服的成份看作100份,其中棉占68.5份,所以68.5%表示棉占衣服成份的68.5%;涤纶占23.5份,23.5%表示涤纶占衣服成份的23.5%;晴纶占8份,23.5%表示晴纶占衣服成份的8%。

生:我收集的是:太平洋的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49%,我的理解是把海洋总面积看作100份,其中太平洋的面积占49份,49%是太平洋面积与海洋总面积比较的结果。

生:我收集的是:中奖率为100%,我的理解是如果你购买100次,100次都中奖,100%是表示购买次数与中奖次数的比率。

师:从同学们的理解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也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师板书)

师:刚才我们通过想一想、比一比、议一议理解体会了百分数的意义,那百分数与我们学过了分数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小组合作研究讨论,并作好记录)

生:我们� 写法也不同。

生:我们组补充,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容易比较大小,一看就清楚。

生:分母是100的分数不一定是白分数。

(评析: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创设了“现实数学”的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感悟百分数的意义及优点,同时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生活。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互助合作中得到交流、沟通,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活动三:主动应用,拓展升华

师:通过努力,同学们对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得相当透彻了,那么你会写百分数吗?会写请到黑板上写一个百分数。

(学生有一拥而上,写出各种各样的百分数。)

师:同学们写了这么多的百分数,你能任选一个说说它的意义吗?生:我选50%,这节课我举手4次,老师让我回答2次,我回答的 机会占举手次数的50%。

生:我选96%,第三单元测查我们班及格人数44人,几个率约占全班人数45人的96%。

生:我选120%,它的分子比100大,有意思,比如工人一天要生产20个零件,结果完成24个,完成的占生产任务的120%。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不能应用百分数的意义,用一句话表达对自己或同学、老师的满意率?

生:我对自己的满意率为90%。

生:我对自己的满意率为95%。对__的满意率100%。

生:我对自己的满意率为95%。对同桌的满意率50%,对老师的满意率95%,因为同桌上课时老是吵我,而老师没有发现。

生:我对老师意率为100%。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3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74~76。

教学目标:

⒈从生活中感知圆,并抽象出圆。

⒉通过不同办法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并认识圆心、半径。

⒊认识圆规并会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⒋通过认识圆、画圆和欣赏圆,感受圆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认识圆并建立圆的初步概念,认识圆心、半径。

教学难点:

用圆规画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PPT)提问:在这些物体中,你都发现了哪个图形?

2。揭题: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圆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

(贴:圆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尝试用简单工具画圆。

(1)你会画圆吗?你准备怎样画圆?

问:工人师傅是怎样画圆的?

也就是工人师傅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绕着固定点旋转一周就画成一个圆。

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根绳子用女同学的橡皮筋行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说也就是绳子的长度要相等

(2)学生尝试画圆。

你会像工人师傅那样的方法画圆吗?

要求: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图钉和短线,同桌两人合作,一人先画,一人帮忙,开始!

展示学生作品

小结:原来一定要拉紧这根绳子。没拉紧绳子,也就是长度不相等。

(3)老师画圆

老师也来画画看,你有什么要提醒我的?

(4)认识圆心和半径

认识半径:绳子的长度在圆中有个名字,我们叫它半径。

用英文字母r来表示。

问:我们画圆是不是只要定好半径就可以了?

认识圆心:这个固定点叫做圆心用英文字母O来表示。

提问:这个圆中有几条半径?

小结: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

2.认识圆规,学会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刚才我们小组合作才画了一个圆,用绳子控制不好,效率比较低。聪明的工人师傅发明了这个工具来画圆,它叫圆规。

(2)尝试用圆规画圆

下面请你用这个圆规来画画看,想想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己尝试画

圆规的两只脚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首先要定圆心,也就是把圆心固定好;还要确定长度,也就是半径的长度不能有变化;最后绕着圆心旋转一周。

三。巩固练习

1、画圆

(1)随机选取两位学生的作品提问:

小结:原来半径不一样圆的大小也不一样。

(2)现在老师规定好半径的大小为2厘米,你会画吗?

请你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2.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3.接下来,老师请你在刚刚画的那个圆上,或者圆的边上任意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展示学生作品,如果涂上颜色的话会更漂亮

4.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圆组成的美丽图案(出示媒体)

四。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小学上册数学教案 4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会毫米的实际长度

2、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选择正确的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千米有多长,生活中的1千米呢?

2、千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3、3657米大约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课

1、教学例4

学生拿出直尺,请观察,直尺上长度单位都有哪些?

学生逐渐观察得出许多小格,这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说是1mm,学生读

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几份?

学生观察数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学生读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2、感知1毫米

请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

学生自己比划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体吗?

拿出2分硬币,量一量有多厚,大约是毫米

还有吗?

学生在量

3、整理长度单位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吗?

教师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三、练习

1、80页1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80页2、3

学生测量

3、完成81页5-9

四、课后记

五、时分秒

1、能认识,写钟表的具体时刻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能进行时分面的简单换算

4、能计算经过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会合理安排时间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5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分类、关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课文第70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

1.出示校园图(70页)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

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正方形

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

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二、新课。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人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分数)

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板书:

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3个或求的3倍。

(2)出示第二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怎样表示半瓶?

指名回答:半瓶用表示;式子为:。

说明:是求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板书:求的。

(3)出示第三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板书:,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的。

2、引导学生小结。

①指出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较三个算式的不同点:

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法的意义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齐读课本的结语。

练习:

课本的做一做1、2题。

说一说下列算式的意义。

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先出示第一个问题)。

问:你根据什么列出式子?

得出: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出式子:。

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那么公顷怎样表示?

问:公顷的是什么意思?

要求学生观察图

(2)问:在图中的对于1公顷来说,是1公顷的几分之几?

引导得出:

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出示例3的'第二个问题。

问:已经求公顷的是公顷,那么公顷的应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多少公顷?

板书:公顷)

(2)引导学生小结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观察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计算方法?

教师归纳,再看书上结语。

再说明,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例:

(3)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练习二第1、2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第3、4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7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圆周率得出的过程

3、会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结合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教重难点:

体验圆周率的得出过程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尺子、绳子,每个同学准备直径是3厘米、5厘米、8厘米的圆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圣诞节到了,动画城里的小动物们要召开一次运动会。兔八哥和鸭小弟参加跑步比赛,场地如图,猜一猜谁跑得比较快

二、用心感悟,理解概念

a)要求兔八哥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说出你的依据吗?(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

b)要求鸭小弟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c)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吗?(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d)指出你手上的圆的周长

三、动手操作,体验过程

1、动手操作,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求一求圆的周长呢?动手之前老师先来访问几个同学你们打算怎么去测量呢?(在尺子上滚动、用绳子绕)滚动的方法如果没有没有就课件演示一下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任意两个圆的周长并完成表格

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3、提出猜想

你觉得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引导学生观察手上三个圆,说说你的想法。

跟直径、半径有关。那你觉得有什么关系呢?

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

4、刚才我们说正方形的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也和圆的直径(半径)成一定的倍数关系呢?

5、汇报展示

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6、认识圆周率

这个倍数呢是一个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用公式表示圆周率=圆周长圆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读做pai。在1500多年前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100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算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了。经过精密计算,知道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通常取3.14

7、引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C=d

四、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1、计算下面圆的周长

两个圆先求出示一个知道直径的圆,利用公式完成练习

第二个只知道半径,抛出问题,这个只知道半径你会求吗?得出求圆周长的另一个公式:圆的周长=半径2圆周率字母公式为C=2r然后完成计算

2、判断题:

1)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就越大()

2)圆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3)半圆的周长就是它所在圆的周长的一半()

3、解决开始跑步的问题

4、计算我们人民币1元的'外周长,不知道条件怎么办?先测量然后计算

5、拓展

五、温故知新,总结课堂

新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 8

Ⅰ、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包括边、角、对角线三方面):

边:①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②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角:③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对角线: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补充】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2)平行四边形判定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包括边、角、对角线三方面):

边: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角:④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4)平行线间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Ⅱ、矩形

(1)矩形的性质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

①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②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④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2)矩形的判定

1)矩形的判定: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步骤:

方法一:先证明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角为直角或对角线相等;

方法二:若一个四边形中的直角较多,则可证三个角为直角。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如右图)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Ⅲ、菱形

(1)菱形的性质

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①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②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③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④菱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称中心是对角线交点。

3)菱形的面积公式: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则

(2)菱形的判定

1)菱形的判定: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证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步骤:

方法一:先证明它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证明“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

方法二:直接证明“四条边相等”。

Ⅳ、正方形

(1)正方形的性质

1)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即①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②四个角都是直角;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四条对称轴,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2)正方形的判定

正方形的判定: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④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⑤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⑥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

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些圆形物体和圆形纸片,圆规

学具准备:

圆规、学具以及收集的一些圆形物体的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羊吃草的故事(猜谜)

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

先请同学们猜测一个字。再猜两个字的水果名

师: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围有多大?

(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围是一个圆。)

一、谈话导入

1、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过圆形?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电脑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3、其实这样是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欣赏)从这些自然现象中,你同样找到了圆吗?

4、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圆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动手尝试,认识圆的特征

(一)、初步认识圆

1、说了这么多圆,看了这么多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圆?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你手头的的。(问题就只工具动手画一画。(学生动手画圆)

2、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要停留在借助什么来画的,不要作过深的追问)

3、比较:看看你所画的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交流:以前所学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二)、用圆规画圆

1、刚才有同学用圆规画出了一个圆,其他同学会画吗?请拿出准备的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交流:谁来说说用圆规是怎样画圆的?或者说在画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指名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圆规的使用方法。)

要点:针尖要戳在纸上,另一只脚是笔,两脚随意叉开。

2、刚才大家画的圆有大有小,假如我要我们全班同学画一个一样大的圆,行吗?你有什么建议?

3、全班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我们把两脚叉开4厘米来画一个圆。(画好的同学拿出剪刀,把画的圆剪下来。)

(三)、圆各部分名称

1、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打开书,把例2的一段话认真地读一读。

2、反馈交流:你知道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

(圆心、半径、直径,分别用字母O、r、d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圆上将个部分标一标、画一画。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出示3个圆,分别判断,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圆心、半径、直径的关系

1、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地查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研究研究?大家手头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大家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另外,我还有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自备本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实在没啥研究了,老师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打开看看,或许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小组活动。

2、反馈交流:

要点: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3)、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r=2/d;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4)、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这些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

还有其他的发现吗?学生可以自由说。

3、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学生自由填表,反馈交流。

三、应用拓展

完成“练一练”第2题。

(1)、读题,说说是怎样理解题意的。(注意说清直径是5厘米,圆规两脚叉开即半径应该是2.5厘米)

(2)、学生画一画,反馈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大家的探究,我们已经获得了许多关于圆的知识,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刚才的画面(课件再次显示)

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了吗?

对,简单的自然现象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其他一些现象中为什么会出现圆相信大家一定能解释了。其实,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3、全班验证。

16:20=(16○□):(20○□)。

4、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5、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设计意图】基于猜想的学习必定需要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

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

(一)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预设: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 18:12; 19:10; ; 0.75:2。

(二)初步应用。

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1)15:10=(15÷5):(10÷5)=3:2;

(2)180:120=(180÷□):(120÷□)=( ):( )。

预设:除以公因数和逐步除以公因数两种方法,但重点强调除以公因数的方法。

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

师:对于前项、后项是整数的比,我们只要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就可以了,但是像:和0.75:2,

这两个比不是最简整数比,你们能自己找到化简的方法吗?四人小组讨论研究,找到化简的方法。

学生研究写出具体过程,总结方法,并选代表展示汇报。教师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预设:含有分数和小数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有分数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有小数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之后,再进行化简。

3、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化简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4、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

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5、尝试练习。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出示教材第51页“做一做”)。

32:16; 48:40; 0.15:0.3;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学、独立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找到化简比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教材第53页第4题。

把下列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

(1)学校种植树苗,成活的棵数与种植总棵数的比是49:50。

(2)要配制一种药水,药剂的质量与药水总质量的比是0.12:1。

(3)某企业去年实际产值与计划产值的比是275万:250万。

2、教材第53页第6题。

(二)拓展练习(PPT课件出示)

学生口答完成。

1.2:3这个比中,前项增加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增加( )。

2、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男生、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同时练习的编排应体现从易到难的层次性。第1题是针对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练习,同时也为后续百分数的学习埋下伏笔。第2题训练单位不同的两个数量的比的化简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拓展练习不仅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很好地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这类题型也是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的基础训练,也为以后分数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0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北京奥运会金银铜牌图)

还记得在我国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健儿们一共获得了多少枚这样的奖牌?(100枚)运动健儿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骄傲!

这些奖牌什么形状的?说说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形的事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圆形)看来,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老师带来了一些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想看看吗?(课件展示)从这些事物中,我们同样找到了圆,有的是利用了圆的美观,有的是利用了圆的特性。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和发现它的奥秘!

出示课题:认识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圆和平面直线图形的区别

课前,老师请大家自己在家里画一个圆并剪下来,请大家拿出你做的圆!

请你像老师这样用手摸一摸圆形的边,观察一下圆形,说一说,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比较圆和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区别,知道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圆这种曲线图形吧!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

请大家把手上的这个圆对折一次(师出示大圆演示),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你发现了什么?这两条折痕相交吗?再换不同的方向对折一次,有几条折痕?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师板书,课件演示)请同学们在你的圆上描出圆心,并用字母O表示。

(2)半径和直径(学生自学课本56页并用线段划出定义。)

除了圆心,你知道圆还有什么部分吗?(板书:半径 直径)那什么叫半径?什么叫直径呢?下面请大打开书56页自学一下,并用红笔把概念划出来读一读。(学生自学完。)请同学来说说什么叫半径?(学生读出概念,然后课件演示)什么叫圆上任意一点?请你在自己的圆上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r表示。

谁来说说什么叫直径?(学生读出概念,然后课件演示)

请你在自己的圆上画出一条直径,并用字母d表示。

(3)巩固练习:找出图中的半径和直径。

(明确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直径必须通过圆心、两端在圆上)

3、探究圆的特征。

(1)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要求在30秒钟内,准确的画出3半径和3条直径,比一比谁画得又快又好?

(师计时,生在圆纸上画半径和直径。)

画完以后,同桌交换检查画的半径和直径是否准确?

(2)同桌讨论:

在同一个圆内,你测量一下这些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板书:都相等

老师的这个大圆跟你们的圆半径相等吗?半径相等需要什么前提?(在同一个圆内)板书:在同一个圆还发现了什么?半径与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你能用字

母表示一下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吗?

板书:d=2r r=d÷2

4、探索画圆的方法。

课前,请大家准备的这个圆,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用了什么工具?

(学生说出不同方法)

怎样才能既准确又方便的画出一个圆呢?(用圆规来画圆。)借助实物来画圆受实物所限,画出的圆大小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化,所以用圆规画圆应该是!。

(1)认识圆规并学习画圆

我们来观察一下圆规是怎样的?有几只脚?一只脚带着针尖,另一只脚带着笔尖。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57页,自学一下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学生自学完后)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用圆规在本子上画一个圆。

(学生用圆规画圆,老师巡视。)

谁愿意出来示范并说说画圆的步骤?(请一学生在实物投影上画圆并说步骤。)

大家想一想,两脚间的距离实际是什么的长度?(半径)

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画圆的步骤:定圆心 定半径 旋转一周(课件出示)

(2)练习画圆

请大家按要求来画一个圆:用圆规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展示学生画的圆,同桌互相评价。)

结合刚才画圆的过程,大家思考一下,画圆时圆心和半径各起了什么作用?

也就是: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课件出示)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判断题。(基础练习重点在于深入理解概念。)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直径。(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 ( )

(3)在同一个圆内,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4)直径是半径的2倍。( )

(5)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要大些。( )

2、课件出示:森林王国举行的赛车比赛

老师:同学们,森林王国正在举行赛车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参加比赛的小动物分别是小牛、小兔和小狗,他们呀,正在整装待发。在比赛之前,老师想让你们猜一猜,谁的车子跑得最快?(小狗)

3、2、1、GO!同学们都猜对了!小狗的车轮是什么形状?(圆形)车轮做成圆形为什么就能跑得又快又稳?你能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

(这是利用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特性,车轴放在圆心的位置,车轮滚动时车轴保持平稳状态,使行进的车辆也保持平稳状态。)

四、谈收获,回顾知识点。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谈收获。)

五、作业布置。

1、书上完成58页第1、3题,60页第1、2题。

2、利用圆规和三角板,设计一幅有关于圆的图案。

板书设计:

在同一个圆内

半径 无数条 都相等

直径 无数条 都相等

d=2r r=d÷2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1

分数乘、除法及比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的同时,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2.重视对相关概念、性质及某些知识间相互关系的复习。

教学中,把比的相关概念、倒数的相关概念、比的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等作为重要的复习内容,结合教材相关习题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将比与分数、除法联系起来。

3.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把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和用比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要的复习内容之一,结合教材习题,重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对比练习,更好地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以及比的有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同点:题中的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同。

不同点:①题表示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②题表示单位“1”的量未知,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计算。

(3)总结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方法和解题关键。

①方法:表示单位“1”的量已知,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表示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计算。

②关键:找准表示单位“1”的量。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习题,复习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对比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方法和解题关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115页6题。

地球上海洋面积是36000万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地球总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2.完成教材116页8题。

(1)五年级同学收集了165个易拉罐,六年级同学比五年级多收集了。六年级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2)四年级比六年级少收集了,四年级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3.完成教材116页10题。

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80千米/时。一辆小汽车的速度是这列火车的,是一架喷气式飞机的。这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多少?

4.完成教材116页11题。

(1)用84 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2∶1。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84÷2=42(cm) 长:42×=28(cm)

宽:42×=14(cm)

(2)用84 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84÷(3+4+5)=7(cm) 7×3=21(cm)

7×4=28(cm) 7×5=35(cm)]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2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支红粉笔、五支***笔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国庆节,你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国几周岁的生日吗?56年前的10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让每一位中国人为之自豪。但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旗中还隐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出示出一面国旗:

2、判断:小强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确:同类量相比单位名称要相同。

二、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去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首场比赛中以3∶0击败了美国队,打出了我国的女排风采。这里的3∶0表示什么意思?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相同吗?为什么?

强调:这里的3∶0是表示两个队各赢了几局,不是相除关系,而今天学的比是指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你知道吗?公元4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利用线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几何比——黄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约是0.618,比大约为2∶3。

介绍:黄金割应用非常广泛,国旗的宽与长的比是2比3,接近黄金分割,现在你们知道五星红旗为什么这么美观了吧!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黄金分割:

T型台上选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长与腿长的比符合黄金分割。

理发师也将黄金分割运用到发型设计中去。

……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调查。

小学上册数学教案 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解答有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认真计算与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正确点出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都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都比被乘数大。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0.9×6 7×0.08 1.87×O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2.思考并回答。(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

二、情景引入

1.教学例5。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鸵鸟吗?知道鸵鸟是一种跑得比较快的动物吗?有一只鸵鸟正在帮助2个小朋友解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鸵鸟正驮着小朋友向前奔跑,后面一只凶猛的非洲野狗紧紧追上来了!小朋友说:“哎呀,它追上来了!”鸵鸟说:“别担心,它追不上我!”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取信息:

所求问题:(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所需条件:(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思路分析:

(1)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倍数的含义:谁来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是什么意思?(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野狗那么快,还要快。)

(2)追问提高学习新知的兴趣:

①非洲野狗能追上他们吗?(非洲野狗追不上鸵鸟。)

②“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该怎样列式计算呢?(生回答:56×1.3)

③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3)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小结: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让学生独立计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并集体订正。

(4)指导学生用估算进行验算:请同学们看这个算式及结果,�

②把这个算式的因数交换一下位置,再算一遍。就可知道对与否。

③观察法:观察小数位数或第二个因数比1大还是比1小。

④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师小结: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来检验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喜欢用那一种就用那一种来验算。

(5)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书上的小朋友算得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因数中,56是整数,因数1.3中只有1个小数,所以积中小数点的位置点错了,应该点在2与8之间,即积应为72.8。

师:很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每个小朋友都要养成认真做题、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起非洲野狗的速度怎么样?非洲野狗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由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刚才有同学提到56×1.3式子中第二个因数比l大,所以积就比被乘数大,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两道算式中的因数和积,进行判断,说出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用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最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二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四、课堂小结。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作业:5、6、7

课外作业: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10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4

教学目标:

1、在前面所学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的轴对称特性。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

3、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用圆设计图案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轴对称的物体,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观察图形,找出这些图形的特点。

师生共同回顾总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你能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能画多少条?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后师生共同总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一条过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3、导入:我们可以利用圆的这一特点去设计很多漂亮图案来装点、美化我们的生活。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圆的知识。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设计美丽图案——花瓣。

(1)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最上方的图片。观察思考:4个花瓣由几个半圆组成,这几个半圆的圆心分别在哪里?半径怎么找?

(2)想一想,自己尝试画一画。可参考课本第59页的步骤。

(3)交流画法。在讲述过程中要重点说出:圆心的位置在哪里,是如何找到的?半径是如何找到的?学生讲述,教师在黑板上画。

小结:画图时首先要找出图中包含的各个圆或半圆,找到它们的圆心、半径。

2、设计美丽的图案——风车图。

(1)观察图案,想一想如果画这个图案,应按怎样的步骤。

(2)在小组内交流后动手完成。展示自己画出的图案,并说一说画图步骤:

①先画一个圆,在圆内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

②分别以这4个半径的中点为圆心,以大圆半径的一半为半径向同一方向画半圆。

③把所画半圆涂上颜色。

3、设计美丽的图案——太极图。

指名说一说画太极图的步骤:

(1)画一个圆,在圆内画一条直径。

(2)分别以组成这条直径的两个半径的中点为圆心,以大圆半径的一半为半径,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画半圆。把大圆分成上、下两部分。

(3)把圆的一半涂上颜色,如图所示。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6题。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8题。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9题。

五、拓展提升

观察图案,说一说下面两个图案的画法。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三第7题和第10题的第1、4个图案。

画一画,看一看,想一想。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在小组内交流后再汇报。观察图案,找到各个圆、半圆的圆心和半径。观察图案,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首先要对图案进行“分解”,知道每一部分是怎么来的。难度较大,可在课下完成。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思考、交流、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且体会到探索之趣,经历成功之乐,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不足之处: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体现。教学建议:教学时,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创造,以张扬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 15

一、复习内容: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

第二章:轴对称

第三章:勾股定理

二、复习目标:

八年级数学本学期知识点多,复习时间又比较短,只有一周多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应该完成如下目标:

(一)、整理半学期学过的知识与方法:

(二)、在自己经历过的解决问题活动中,选择一个有挑战问题性的问题,写下解决它的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方法与过程及所获得的体会,并选择这个问题的原因。

(三)、通过半学期的数学学习,让同学们总结自己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复习方法

1、强化训练,这个学期计算类和证明类的题目较多,在复习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重点是解题方法的正确选择同时使学生养成检查计算结果的习惯。还有几何证明题,要通过针对性练习力争达到少失分,达到证明简练又严谨的效果。

2、加强管理严格要求,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情况、学习水平严格要求,对应知应会的内容要反复讲解、练习,必须做到学一点会一点,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课后要加强辅导,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平时多小测多检查。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多做课外习题,适当提高做题难度。

3、加强证明题的训练,通过近阶段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对证明题掌握不牢,不会找合适的分析方法,部分学生看不懂题意,没有思路。在今后的复习中我准备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专项练习证明题,引导学生如何弄懂题意、怎样分析、怎样写证明过程。力争让学生把各种类型题做全并抓住其特点。

4、加强成绩不理想学生的辅导,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对他们要多表扬多鼓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辅导时要有耐心,要心平气和,对不会的知识要多讲几遍,不怕麻烦,直至弄懂弄会。

四、复习阶段采取的措施:

1.精心备课上课,针对班级学生出现的错题及所涉及到的重点问题认真挑选试题。

2.对于复习阶段作业的布置,少而精,有针对性,并且很抓订正及改错。

3.在试题的选择上作到面面俱到,重点难点突出,不重不漏。

4.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减缓他们学习中的坡度,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5.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学习的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复习时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

6.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易三档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小学上册数学教案 16

教学目的:

1、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会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千米有多长?生活中有那些距离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时间?跑了?

3、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问:大家知道三峡吗?我们的三峡大坝呀,全长2300米,他长吗?

我们北碚有一条高速公路叫什么?谁知道?

其中有一条隧道,长6公里

你门说,大坝和隧道谁长?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换成米,还可以把米换成千米

2、练习

(1)对口令,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室长8()公路长800()飞机飞行高度8000()火车每小时开60()

(2)说说大约几千米

引导学估计

1675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

练习十二1-4

2题,学生看题目要求和图,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在做

学生独立作业

四、课后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7

教材分析:

“合理存款”是在教学完百分数的意义与纳税、折扣、利率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活动课。

活动构成:

1、明确问题。主要围绕“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这一问题展开,该问题共蕴含着三个关键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及资金用途。

2、收集信息。主要包括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教育储蓄存款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的利率,国债的购买及其利息的计算等。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去银行咨询以及查阅相关规定的方式获得信息。

3、设计方案。就是从收集到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相关实用信息,设计出具体的、不同的储蓄存款方案。

4、选择方案。即从上述各种可行性方案中选取收益的,化方案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时的总收入。教材这样编排,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相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的同时,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巩固对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2、学习综合运用储蓄存款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并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活动重、难点:

使学生能自主探索合理存款的收益问题的方法。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台计算器。

一、旧知铺垫,引入活动

1、复习:杨晨用8000元一年期存款的利息买了一台复读机,这台复读机的价格是多少?

8000×2.25%×1×(1—20%)=160元

问:算式中,本金和利息各是多少元?2.25%、20%各表示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渠道或方式了解到的?

2、引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还可以让本钱增值。存款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存款,获得的收益也会不一样。现在有一个问题:妈妈准备给小灵存1万元,供六年后上大学用,同学们计算分析一下,应该选择哪种存款方式收益?为什么?

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案

1、小组合作探究

2、汇报交流

预设:

生1:选择存款期限长的,这样利息会高一些。

生2:定期存款要考虑利息税。

生3:国债和教育储蓄免征利息税,都可以考虑。

生4:国债的利率比教育储蓄的利率相对低一些,可以优先考虑教育储蓄。

师:课本第111页有两个表格,请同学们再次发挥小组成员各自的聪明才智,按照你们的思路设计存款方案,看看哪些方案的存款利息较高。

3、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4、每组交流一种方案,说说这种�

师:(根据汇报)看来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合理获得利息的存款方式。根据大家的汇报,老师把各小组化的方案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来看看。

问:对比后,你有哪些想法?如何存款算是合理的?定期存款�

师:通过探讨,我们知道了存款有许多方式。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研究,认真发现,就能获取的方案,让存款合理的获利。

三、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所设计的方案是六年后才取这笔钱的。现在,老师这里也有1万元钱,这1万元四年内不使用,四年后可能会随时取出。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一个存款方案,使方案获益。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2、学生汇报,学生评述。

四、活动结束,畅谈收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2、你还有哪些需要?

小学上册数学教案 1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3)计算:

计算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 + = = =(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再启发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

(3)比较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

板书:+ +学生计算,教师板书: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

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进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按简便方法计算。

(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反馈练习:

(1)看图写算式: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2)口答列算式:

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计算:

先让学生讲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然后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若乘得的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四)作业。

练习一5、6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收集信息、分析比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4、知识要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学法指导:

引探教学法教具

学具课件:

通案个案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数。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百分数展示给大家。

(1)羊毛衫羊毛的含量是90%。

(2)上衣纶的含量是23%。

(3)白酒中酒精的含量是52%。……

大家收集到百分数真不少,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百分数。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让学生交流已经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会读百分数、会写百分数……

2、教师示范“%”和百分数的写法。(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3、让学生写出几个喜欢的百分数,并读出来。

4、小组交流认识百分数的意义。

(1)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呢?生答。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教师解释: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项是一种固定的数100,所以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讨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哪些数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组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联系是:都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即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区别是: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数,表示数时可以带单位名称。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6、练习:下面的这些分数哪个能写成百分数。

(1)六一班的同学中男同学的人数占48/100。

(2)一个苹果重27/100千克。

(3)一堆煤重87/100吨,运走它的32/100

三、巩固应用熟练掌握

(1)完成P78“做一做”(2)在规定时间内写出10个满意的百分数,结束后让学生说出实际写的个数是规定的百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体验收获

五、课堂检测

(一)必做题

1、25%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2、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

3、一杯牛奶重25%千克。( )

4、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完全相同。( )

(二)选做题

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2% 15% 120% 100% 0.0001%

1、今天上课,积极举手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

2、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这个单元的及格率一定会达到( )

3、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